按這裡檢視圖片
身為自主品牌Luxgen旗下所推出的第一款車型-Luxgen7 MPV,2009年上市時不但率先創下了不俗的銷售成績,也奠定了Luxgen車系著眼於科技化與安全性的造車理念。隨著時光推移,品牌旗下亦陸續推出了休旅車與房車等多款車型,但針對MPV車型的改款動作卻一直未有明朗消息,也令許多有著多人用車需求的家庭轉而考慮其他品牌車種。所幸望穿秋水之餘,採用全新命名規則的M7 Turbo終於以改款之姿問世。經過沈澱之後,這次的改款動作不僅是在外觀設計方面擁有著歐系車種般的洗鍊風格,動力系統與底盤也經過重新調校,科技配備方面亦是更加豐富,種種的跡象似乎宣告著品牌理念的實現愈趨成熟,的確分外令人期待。
按這裡檢視圖片
如果說以現在M7 Turbo的樣貌對比起過去的Luxgen7 MPV車型即可發現這次改款透過全新設計思維的揮灑讓M7 Turbo的外觀有著相當大的改變,而且事實上透過線條的簡化與立體感的營造使得M7 Turbo蛻變出洗鍊不失氣派的風格。這次我們所試駕到的車型是客車版本的旗艦車型,因此在配備方面亦是最為齊全的車型。車身周圍所能夠見到的Active Eagle View+環景攝影系統鏡頭則是列為所有車型的標準配備。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次在燈組的設計方面不只是修改為多角化的外型,加入了LED日行燈與方向燈元素之後不但增添了更多精緻化的質感,照明系統的辨識度也大為提升。
按這裡檢視圖片
而在主動安全配備方面則是有著ESC動態車輛穩定系統以及TCS循跡控制系統來維持車輛在各種狀況下的穩定性,尤其對於M7 Turbo這種有著三代同堂等多人同遊訴求的MPV車種而言,主被動安全的完備就顯得更為重要。
按這裡檢視圖片
而在輔助安全配備方面,M7 Turbo也搭載了Night Vision+夜視輔助系統以及LDWS+車道偏移警示系統,能夠在夜間環境下提高駕駛對於路況的掌握度,而LDWS+則是在駕駛分神偏移行車路線時會以聲響加以警示。
按這裡檢視圖片
懸吊系統的架構基本上仍是維持前麥花臣後LB扭力複合式的設計,不過這次改款特別針對後懸吊的懸載係數進行了調整,較為柔軟的後懸吊特性除了強化乘坐時的舒適性外,對於整體操控的協調性提升也有著十分明顯的效果。輪胎為馬吉斯的MA-651,輪胎尺寸為215/55 R17。因為MA-651是屬於柔軟度強化的胎種,因此也能夠過濾掉一定程度的路面衝擊。煞車系統部分則是配置了ABS防鎖定煞車系統、BAS煞車輔助系統以及EBD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
按這裡檢視圖片
位於車側葉子板上的箭型方向燈設計也是這次改款所賦予的新設計元素。
按這裡檢視圖片
位於車側的後視鏡同時整合了Side View+車側安全影像輔助系統以及Active Eagle View+環景影像系統的攝影機,不過可惜的是Side View+車側安全影像輔助系統所使用的攝影機模組仍未將體積縮小,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後視鏡的可視範圍。
按這裡檢視圖片
M7 Turbo的車身尺碼為4845x1876x1768mm,軸距則為2910mm,而在旗艦版本車型上車重略微增加到1895公斤,不過也因為身型較為壯碩,因此停車的難度較為增加,不過所幸M7 Turbo車系均配備了Active Eagle View+環景影像系統,使得停車難度降低了不少。
按這裡檢視圖片
藉由改款之後的更新,M7 Turbo的尾燈設計也採用了新型的LED導光條設計,如此的設計在提升照明系統的辨識性外又不會因為LED直射而影響後方駕駛的視野,目前已廣為高級車種所採用。
按這裡檢視圖片
廠徽下方也能夠見到倒車顯影系統的攝影機,而另外一具用以提供Active Eagle View+環景影像系統的攝影機則是整合在車頂尾翼下方。
按這裡檢視圖片
就車尾的整體設計部分,基本上仍維持著原有的外觀輪廓,不過經由切線上揚的新型尾燈與保桿設計,有效降低了過往所呈現出的厚重感,現在的M7 Turbo有著更為運動化的意念傳遞。
按這裡檢視圖片
M7 Turbo全車系都配備了便利的i-KEY+機能,只要將遙控鑰匙帶在身上,按壓前車門上的黑色按鍵就能夠操作車門的解鎖/鎖定功能。而全車系也都採用了更易於進出車室的側滑門設計,並且除了入門的精緻型外,其餘車型都配置了電動防夾側滑門,在便利機能方面相當不錯。
按這裡檢視圖片
從新款車型的內裝方面,我們可以發現改款過後的車型換上了全新設計的多功能方向盤,排檔座上方新增了一個顯示螢幕與觸控式操作介面,並且改成了深色木紋飾板與零格紋座椅的設計,即便在硬體架構方面沒有太大的變動,但各部細節所呈現出的質感均獲得了提升,有效消除了過往車型令人略顯粗糙的觀感。
按這裡檢視圖片
從新款方向盤的質感呈現就能夠明顯地發現新款車型在質感呈現方面的進步,而且這具方向盤上也整合了定速巡航系統、音響、車載系統、聲控系統以及藍芽通訊系統等快捷操作介面,讓駕駛得以快速操作常用的功能,並降低分心時所可能產生的危險。但這具方向盤僅提供上下雙向調整機能,若是對應到不同身材之間的駕駛人則可能會出現調整機能有所不足之處。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儀表板的部分依然維持著指針與數位顯示並存的架構,不過指針儀表的圖形樣式進行了更動,整體而言閱讀性有所提升,而里程與即時油耗顯示等仍是配置在右側區域的獨立螢幕上。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照明系統方面配置了便利的光感應自動啟閉系統,不過可惜的是仍未具備雨滴感應式雨刷機能。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透過i-KEY+系統的搭載,亦能夠使用引擎啟動按鍵的便利機能,而在方向盤左側區域則能夠找到後視鏡、油箱蓋、電動尾門、里程資訊切換、車身雷達以及儀表板輝度調整等控制介面,原本的下翻隱藏式設計則是予以取消。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前座車門的部分除了提供中控鎖與車窗控制介面外,大型化的收納空間內也具有置杯機能的設計。不過即使是旗艦版本仍未採用EPB電子式駐煞車的設計。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座椅的設計基本上沿用了過往的樣式,並且也有耐髒的黑色基調可以選擇,不過新款座椅加入了菱格紋的外觀元素,而且在填充材質方面也有所變更,使其擁有更好的舒適度與支撐性,但座椅本身的包覆性能則未進行強化。駕駛座椅部分則是配置了便利的電動調整與記憶功能。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次的改款動作在被動安全部分也進行了強化,搭載了雙前座SRS氣囊與防護範圍可涵蓋三排座椅的側邊SRS氣簾,加上ESC動態穩定控制系統所形成的主被動安全基準比起過往車型來說更能符合家庭用車需求的安全性考量。
按這裡檢視圖片
M7 Turbo上所搭載的新一代Think+車載系統亦是相當重要的改款項目,而在較為進階的車型上並配備了Think+ Touch車載系統,透過上下兩個螢幕來達成更為完整的操作性與科技化功能。
按這裡檢視圖片
首先我們先針對下方的9吋觸控式螢幕介面功能來做介紹,大部分的智慧科技機能都能夠經由這個電阻式觸控螢幕來進行操作,不過這具螢幕雖然可視面積大,但螢幕本身的對比與亮度並不算高,因此如果是在豔陽高照的環境下,閱讀性會略為下降。
按這裡檢視圖片
而像是恆溫空調系統、HOTKEY快捷功能、HOME/BACK與音響系統等常用的功能則是另外配置於9吋觸控螢幕上下兩處,同時也採用了觸控式的設計來強調其科技化操作體驗。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輕觸HOTKEY快捷功能鍵之後系統會跳出常用的功能選單,讓駕駛可以快速地啟動所需功能。
按這裡檢視圖片
而按壓住方向盤右側的聲控指令按鍵之後,則會在9吋觸控螢幕上跳出可支援的語音指令與操作提示。這套聲控系統的辨識效果相當不錯,即便是在高速公路行駛等噪音較大的環境都能夠準確地辨識出語音指令,若能熟記相關指令,算是相當實用的機能。
按這裡檢視圖片
位於下方的9吋觸控螢幕依據各種不同需求將各種功能分為影音娛樂、電話通訊、導航/安全、系統設定與hTC模式等五大類別,而在影音娛樂類別裡可以選擇音響系統的訊源介面,除了傳統的外接訊源之外,也可使用MINI HDMI介面來作為訊源輸入選項。
按這裡檢視圖片
車上所配備的這套音響系統本身具備了CD/VCD/DVD/MP3/WMA等多種影音格式的播放支援,標準配置時的揚聲器則為四支。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較為高階的車型上並可另外選配知名大廠JBL的High-end揚聲系統,進一步提升音響系統的聆聽體驗。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連接上hTC手機之後能夠使用相對應的延伸機能,不過若是一般手機也可以利用藍芽連結使用音樂串流與免持聽筒機能。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因為採用了觸控式螢幕,因此在圖形化介面的設計方面也能更具直覺性,但因為觸控螢幕本身是電阻式的設計,所以必須使用指甲來進行操作。而就系統操作的反應流暢度而言,個人認為還有進步的空間,基本上跟現在大家習慣的智慧型手機操作流暢度相比尚有所不及。
按這裡檢視圖片
衛星導航系統充分利用了觸控螢幕的優點,操作起來相當直覺,也具有實用的路況資訊顯示。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駕駛座的肩部另外配置了二具揚聲器,可提供衛星導航語音指示,也可將HDMI的音源切換到肩部揚聲器,在訊源配置方面有著不錯的自由度。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連接上hTC手機後可以將手機的畫面傳送到9吋觸控螢幕上並使用相對應的延伸功能,而且可以使用大螢幕來顯示使得閱讀性大為增加,對於使用hTC手機的人來說有著十分不錯的實用性。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套系統也可使用鏡射模式即時同步顯示手機上的畫面。
按這裡檢視圖片
由於基本上就是在操作hTC手機上的各種功能,所以在操作邏輯方面也能完整套用在車上。
按這裡檢視圖片
不過因為hTC模式下的畫面解析度並不算太高,所以細看之下仍會有些許畫面不夠細緻的狀況,但基本上仍是具有相當不錯的實用性,尤其拿來看福利社更不是手機上的小畫面可以比擬的啊...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相對於使用hTC將手機畫面輸出到9吋觸控螢幕上,利用HDMI介面更是能夠將畫面輸出到上方更大的10.2吋螢幕以及後座的吸頂式螢幕上,也使得媒體之間的分享更具實用性。
按這裡檢視圖片
而且因為HDMI輸出時所使用的螢幕較大,若是搭配專為手機設計的應用程式則能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次的改款在動力系統方面依然維持著原有2.2升MEFI渦輪增壓引擎搭配日本AISIN 五速手自排變速箱的架構,不過引擎監理與變速箱程式經過了重新調校,不只是渦輪增壓遲滯現象有著明顯的改善,變速箱的邏輯也進行了相對應的調整,整體動力曲線的線性化與輸出反應確實協調了許多。不過變速箱的鋸齒型檔位設計在往上排檔時較容易推進到手排模式的升檔位置,操作起來需要適應一下。
按這裡檢視圖片
而在變速箱週邊部分也可以見到雪地模式以及Active Eagle View+環景影像系統的實體功能按鍵,搭載於旗艦版本車型上的系統同時整合了與方向盤連動的行車軌跡指引功能,也讓這套系統更具實用性。
按這裡檢視圖片
當切換到R檔時系統也會自動將Active Eagle View+環景影像系統的影像顯示在上方的10.2吋螢幕上,此時下方的9吋觸控螢幕則是掌管相關功能的操作。Active Eagle View+環景影像系統可擷取車身周圍二公尺範圍內的影像來組合成車輛與周圍環境的鳥瞰圖,讓駕駛得以進一步掌握周遭路況。
按這裡檢視圖片
為了確認新一代系統在距離判定上的精準度,我們將車輛持續倒退到畫面上車尾已經接觸到後方障礙物的狀態,這時車輛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約為5公分左右,顯見新一代系統在距離判定精準度方面確實有所提升,也更具參考價值。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新一代的Active Eagle View+環景影像系統也可於R檔之外的模式下啟用,並且新增加了車頭左右視角預覽的顯示模式,當行經於狹窄的巷弄之間更能發揮其實用性。而在移動物偵測部分,原廠所提供的資訊是當車輛靜止時才能偵測到車身周圍二公尺範圍內的移動物體,因此就實用性而言則仍是顯得不夠周全。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此外新一代的系統上也加入了更多的貼心功能,例如當車身雷達偵測到障礙物距離過近時,則會自動開啟對應側的攝影機畫面讓駕駛進一步掌握障礙物資訊。
按這裡檢視圖片
原本就有的Side View+車側影像系統在撥打方向燈時會自動啟動,針對不同駕車習慣的人也提供了關閉的選項,而且系統的啟動速度加快了許多,已經達成了即時啟動畫面的要求目標。
按這裡檢視圖片
而當車輛熄火之後,系統會自動將車身兩側後方的影像顯示於上方的10.2吋螢幕上,讓人在開啟車門前能夠確保後方路況,是相當實用的貼心機能。
按這裡檢視圖片
DRL日行燈、TCS循跡穩定系統、Night Vision+夜視系統以及LDWS+車道偏移警示系統都配置了實體的控制按鍵,不過ESC車輛動態穩定系統則是無法進行關閉的。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而在M7 Turbo車裡我們還發現了一個頗具巧思的設計,那就是位於鞍座前方的置杯機能,可取出的置杯架本身具有不同直徑的原孔,可透過翻轉來對應不同直徑的瓶身,也可直接取出用以對應大容積的保特瓶,實用機能相當不錯。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鞍座前方也整合了面紙盒的收納機能,位於上方的手機放置處並採用了止滑泡棉來強化其固定性,也不致於讓手機滑動產生太多刮痕。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吸入式光碟機也配置在鞍座空間裡,另外在此也可找到AV IN輸入端子、AUX IN、MINI HDMI以及兩個USB連接埠,原廠將連接介面配置在向下延伸的空間內主要是考量線材的收納,但因為預留空間較窄,插線時會較為吃力。不過這兩個USB都無法替iPhone充電,建議另外搭配輸出電壓較大的12V轉接座使用。
按這裡檢視圖片
而在手套箱的空間方面是屬於較為狹窄的設計,機能性有所不足。
按這裡檢視圖片
天花板的部分則是配置了吸頂式眼鏡盒與整合票夾功能的遮陽板,也提升了收納機能的實用性。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後座椅的部分因為填充材質與柔軟度進行了調整,所以整體的乘坐舒適性亦有所提升,而這組座椅不僅可前後移動來調整二三排座椅的間距以符合不同身材乘員的乘坐需求,第二排座椅的椅背也可以進行大角度的調整,對於後座乘客而言,整體的乘坐舒適性甚至比前排座椅要好。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另外而在新款車型上將12V與110V的電源插座規劃在鞍座後方區域,更能符合後座乘員的使用需求,而前座椅背上均配置掛勾可強化收納機能。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除了鞍座後方有隱藏式置杯架的設計外,後座車門上也有置杯收納機能的規劃。
按這裡檢視圖片
位於後座天花板上的10.2吋吸頂式螢幕可切換HDMI與DVD等不同的訊源,而後座空間所使用的空調系統則是能夠微調溫度與風速來強化冷房效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由於M7 Turbo的車室空間相當寬敞,因此基本上三排座椅都是可以乘坐成人的設定,只是第三排座椅的椅面與椅背都較短一些,因此嚴格上來說還是較適合孩童乘坐。另外第三排區域也有專屬的收納空間與置杯機能。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第二排座椅不移動的狀態下,以身高172公分的成人來示意就能發現M7 Turbo的車室空間確實頗為寬敞,透過第二排座椅的前後滑動機能也可以針對不同乘坐需求來調整膝部空間,唯獨成人乘坐於第三排時仍會面臨頭部空間較為壓迫的情形。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而在行李廂空間的運用上,隨著第三排座椅的前後翻倒與二排座椅前移等搭配,能夠有著更為豐富的空間運用彈性。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將三排座椅後翻之後則能夠見到工具箱的配置,而在後排座椅的操作方面,也都有明確的操作指示,不過操作時還是要特別注意安全。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M7 Turbo所使用的這款2.2升渦輪增壓引擎結合了進氣VVT與WST鍍膜等技術,可於5200轉時輸出175匹的最大馬力,28.0公斤米的扭矩峰值則能夠從2500轉一路延伸到4000轉,而在動力曲線的設定方面是屬於2000轉開始就能獲得足夠驅策力道的高原型,即便車重高達1895公斤,也能保持明快的加速節奏。另外在平均油耗方面則為每公升燃油可行駛11.5公里(能源局美規實驗室數據)。
按這裡檢視圖片
依照過去試駕過Luxgen7 MPV的經驗,雖然說就動力系統與底盤之間的搭配來說尚顯不夠協調,但當時面對身為自主品牌所推出的第一輛車,個人認為雖不完美,但可包容。不過事隔多年,加上Luxgen先後也陸續推出了各種不同的車型,因此對於M7 Turbo當用更加嚴格的標準來看待,而在試駕當天剛好遇到了晴雨各半的天候,也讓人對於M7 Turbo的整體表現有著更進一步的認知。
按這裡檢視圖片
若是以過去Luxgen7 MPV的動力系統表現來看,我想最為人所困擾的便是渦輪遲滯所產生的動力空窗,尤其對於車重不輕的Luxgen7 MPV來說更是不容忽視。然而在拿到M7 Turbo之後,光是市區道路行駛時的線性動力輸出特性就令人明顯地察覺到新車型已然有所不同。過去的Luxgen7 MPV起步實在稱不上輕快,但在新款的M7 Turbo上,即便是在走走停停的市區道路,事實上已不太容易感受到渦輪遲滯對於加速節奏所帶來的影響,接近自然進氣引擎的輸出特性大幅降低了駕駛者的精神負擔,而且變速箱表現不只是換檔順暢,與油門踏板之間的連動性也更加緊密,隨時都能夠獲得足夠的推進力道。
按這裡檢視圖片
然而線性化的輸出特性並不是M7 Turbo在動力系統方面最令人驚喜之處,更重要的是經過重新調校之後,新款車型能夠立即對應駕駛者所需的動力輸出要求。過去駕駛Luxgen7 MPV行經上坡路段欲進行再加速動作時常會被渦輪遲滯與變速箱反應拖累,即便踏盡油門,但總是要稍後片刻才能夠獲得充足的動力來驅策車輛。但在M7 Turbo身上這類的反應延遲徹底地獲得了改善,尤其這具愛信五速變速箱切換到手排模式之後並不會在高轉速時自動升檔,因此若有連續輸出最大動力的需求,M7 Turbo都能夠善用動力系統之間的協調性持續給予車輛明快的加速性,出色的表現確實是試車之前所未能預想之處。
按這裡檢視圖片
鑑於過去Luxgen7 MPV懸載設定偏向硬朗而影響乘坐舒適性的情況,在新款的M7 Turbo車型上因為調整了後懸吊係數後也獲得了相當幅度的改善,尤其乘坐於二三排座椅時更能輕易察覺其明顯差異之處,隔音部分則是維持著原本即屬不錯的水準,並未有明顯差異之處。M7 Turbo現在的設定有效降低了過度彈跳發生的機率,並且又能夠傳遞足夠的路感給駕駛者。而且因為路面衝擊的有效吸收,也使得貼地性方面的表現獲得確保。加上轉向系統的設定亦屬中庸,即便M7 Turbo身軀壯碩,但操駕起來卻使人信心十足。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進行激烈操駕時,M7 Turbo雖然仍有著不小的側傾,但因為底盤協調性的提升,即便是在濕滑的路面上也能夠發揮出媲美房車般的操駕性。而且ESC動態穩定系統的運作方針亦是可圈可點,不會採取強力介入的手段使得車輛出現協調性的失和,就算因為路面濕滑而開始滑動,也會以漸進式的策略逐步降低引擎輸出並利用煞車系統來微調各車輪間的轉速以確保車輛維持在穩定的姿態。這時駕駛仍然握有著足夠的車輛掌控權,只要自己不亂了手腳,M7 Turbo還是會忠實地聽從駕駛指揮,ESC穩定系統主要還是採取輔助為主的運作方針。
按這裡檢視圖片
不得不說的是,個人認為M7 Turbo在進行激烈操駕時的車輛動態甚至比起轎旅車設定的U6 Turbo還要容易掌握,整體的協調性也更佳,如此的結果似乎出人意料,但仔細推敲起來似乎也代表著Luxgen在車輛協調性的設定方面更加成熟。原本自身也對此感到訝異,不過在數趟蜿蜒山路的操駕洗禮之後,讓人不得不對M7 Turbo的操駕能力另眼相看。
按這裡檢視圖片
縱觀這次M7 Turbo車型的推出,先是動力系統與底盤之間的協調性方面表現優異超乎預期,再者新一代車載系統除了更新各種功能之外也提供了豐富的安全輔助配備與3C設備連結機能,然而對於家庭用車需求來說,齊全的主被動安全配備則更是購車考量裡最為重要的一環。面對著同級距車種們的激烈競爭,改款過後的M7 Turbo的確在產品競爭力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個人認為在目前Luxgen所推出的產品陣營中,若要論及最能契合造車理念的實現與相對應的產品成熟度而言,M7 Turbo不但去蕪存菁,更是當之無愧。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